当前位置:首页 >教程首页 > 影视后期 > 3D角色动画大师班 >国内外动画人谈三维动画发展史

国内外动画人谈三维动画发展史

发布时间:2018-11-17 19:57:24


关于皮克斯,以及这部《皮克斯的故事》,可以深省得东西实在太多:蓬勃的事业心,强悍的创新能力,无尽的求新欲望,挑战自身的勇气,潜心磨砺的心境,精雕细琢的耐性,旺盛的精力,无间的共事合作,豁达的人生态度,共谋与信任,童心童趣……火星网专访10位国内外动画人,他们有的是从事动画教育的大学老师,有的是独立工作室的主创,还有正在皮克斯任职的韩籍镜头师,来看看他们都从这部纪录片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

纪录片《皮克斯的故事》观赏地址

[flash]http://www.tudou.com/v/LUrtXcUZpcY/&rpid=40517723&resourceId=40517723_04_05_99/v.swf[/flash]

没忽悠你:不会玩永远做不出好动画!

薛燕平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导师


这个纪录片我在多年之前已经看过。虽然在今天的中国动画圈谈企业文化有些奢侈和不切实际,但总要有个目标去追求,皮克斯的东西也许就是我们一个美好的梦。

纵观中国动画的管理模式与企业文化(我们暂且承认它有这两样东西),多数给人一种极其压抑与半活不活的感觉,似乎再有才华与想法的人进去都会同流合污、消极堕落。这无疑说明管理者与创作环境出了大问题而非艺术家本身的个人问题。相比之下,皮克斯的作品却由里到外渗透着一种活力与激情,并且将这种状态保持了20多年。

其实,皮克斯的童心已经转化为一种相当独特与成熟的企业文化,在公司每一个成员心中根深蒂固。从老板到普通职员,皮克斯的员工就像一群大孩子,而公司则像一个游乐场。甚至曾有个参观皮克斯的小男孩为其做了这样的注解:“要想做好一部动画片就一定要不好好干活!” 这里的“不好好干活”当然不是指消极怠工、偷工减料,而是说动画师从没把创作当作苦不堪言的“活”来给老板干,而是抱着极大热情把创作当作“业余爱好”、“玩”给自己看的。只有在这种放松、愉快而充满活力与热情的氛围中才可能出现好的作品。要知道,这种极其放松的游戏状态正是动画创作所必须的。

相比之下,我们的动画公司与员工又是什么心态呢?我相信如果真有这样“爱厂如家”的人也会被大家视为怪物。与皮克斯天堂般的工作环境相比,很多国内动画师会抱怨道:“人家多有钱啊!你给我那么多钱我也会享受生活。玩,谁不会啊?!”这话就如同美国大片刚刚引进时,一些中国电影人所叫嚣的“人家那是拿钱堆出来的,你给我那么多钱我也能拍那样的电影!”但事实证明这根本不是钱的问题,是因为心态不对!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玩,你还真不一定会。这就像如何定义“贵族”一样,不是谁有钱谁就是贵族,而是精神上的富有与充实。贵族是需要几辈子时间培养、熏陶、传承的高贵气质而非一夜暴富的“土地主”。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提倡不务正业

钟鼎 广州美术学院数字娱乐与衍生设计教研室主任


皮克斯的创业史其实可以看作是整个CG电脑动画的发展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富有启发性的东西。首先,里面很有启发性的一句话是,艺术挑战科技,科技启发艺术。这跟乔布斯的理念非常相似,即将科技发展到极致,再利用科技将艺术做到极致。皮克斯每部新电影在出品之前,都会先做一个小短片。做短片有两个目的,一是锻炼导演,挖掘新秀;二是检验新技术和新流程,先通过小短片做印证,确实可行之后会放到下一个大项目的运作中去。我觉得这种试验动画的方式对我们国内动画人的启发还挺大的。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科技和艺术的双向发展,在一个动画企业或说团队中,还应该有一个衔接人的角色,他有着很丰富的阅历,艺术造诣颇具前瞻性,对科技和艺术的发展非常熟悉。皮克斯中恰好有这样的人才,帮助其实现艺术和科技的双向发展。而科技和艺术并重也正是皮克斯最终能够区别于迪士尼的一个显著特点。

第二,动画归根到底还是一种娱乐产品,娱乐性才是核心,进而就是将动画做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其实国内并不缺乏好作品,也不缺乏人才,但我们却很难做出好的产品。原因在于我们还没有形成一个合适的机制,将这些资源和人才有效地整合到一起,像艺术创作、技术开发、营销推广等等,这些环节必须要串在一起,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将动画作品当成产品去做,去考虑制作成本、市场反映、作品与产业之间的协调和融合等因素,将作品变成可以产生价值的产品。另外,不管你用什么样的观念和技术,产品最终效果都要归到娱乐上去。

对三维动画而言,它的制作技术一直在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几乎每一次变革都会颠覆之前的工作流程,这对业内人来说是一个挑战。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技术所能呈现的东西,归根结底是由艺术发起的,至于艺术造诣和技术开发的能力究竟有多强,我觉得这只是时间问题,只要体制对了,这些东西可以很快就赶上来。

做动画 要的是质量和敬业

张振晖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


这部纪录片也可以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纪录片,但人家皮克斯做的这个纪录片就很有趣味性,资料非常足,看点很多,不管是长度还是拍摄手法,跟拍一部电影没什么两样。作为动画企业来说,皮克斯本身有非常明显的文化特征,并为整个行业带来了非常伟大的技术革命。反观国内的动画行业现状,艺术和技术不用说了,拍片的目的,还有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全都差一大截。我经常会想起以前在跟上海美影厂的老艺术家们一起学习的情景,他们的敬业精神对我影响非常的大,举个例子,他们年纪都已经非常大了,但说起当年参与制作过的动画片,哪一个镜头是怎样制作的,哪个地方有怎样的细节,到现在他们都记得非常清楚。那种对动画的热爱,不是一般人能感受得到的。

以前也有接触过国外动画人员到国内来监制动画制作过程,她们对工作细心的程度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可以看出国内动画在这方面和国外之间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除了绘画水平之外,差距主要还是在从业者的心态和操守方面。我觉得中国动画想真正做到提高,首先要提高整体素质和专业的基础操作,其次,从业者的心态、敬业精神都要一个根本性的上升和改变。也许短期内这种心态上的调整会有些许无奈,比如动画片题材的审片限制,以及投资者的心态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每个动画制作人员的心态和操守。但我们还是得去向那些老前辈去看齐,学习他们那一代动画人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从自身做起,做好工作上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逐步拉近我们同国外动画之间的差距。

I feel great inspiration!

金城映 加州动画艺术家 现任职于皮克斯


"Every time I watch 'History of Pixar', I feel great inspiration from where I'm working on and appreciation from who I'm working with. Not only that, it reminds me on why I studied animation and why I am living with creating animation. Great documentary for all people loving animation!"

在皮克斯 扫地阿姨也能写剧本!

李安 单细胞工作室创始人


我其实研究皮克斯的东西很久了,我个人非常非常喜欢皮克斯,当年如果没有看过《怪物公司》,我不可能来做动画。拿到这片子后,我看了很多很多遍,每一遍都能获得新的养分。

其实皮克斯是一个把艺术创造和技术完全结合在一起的地方,比起工业化生产模式,它更加看重灵光一现的东西。在皮克斯里,任何人可以做导演,即使是扫地的阿姨都有权利去想剧本,只要你有好的故事和内容。这是它最大的特色。皮克斯的员工并不会为了一个点子就坐在那里冥思苦想,他们绝不会为了创作而创作。另外,我认为合格的动画人必须肯钻研,有无限的想象力,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岗位和职责吃透,还要非常细心,就像皮克斯的员工做到的那样。但中国现在却不是这样,每个人都想往上走,做更多没有做过的东西。以至于在整个成长过程中,没有机会形成一个长项,这会让人错失很多可以做好动画电影的机会。

上世纪60年代时候的中国动画,是真正意义上中国自己的故事,思想上是自由的,技术上也是东方的。但如今,由于中国动画史的断层,90后和00后这些年轻人所看到的多数是日本和欧美的作品,他们所热爱的是别人做出的动画,甚至现如今整个动漫文化以及现有体制都是跟着别人走的,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我觉得“国内技术已经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只是创意没有跟上”的说法是不妥当的。国人所说的技术,只是我们学会了外国人的技术手段。真正的创作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创意和创作方法,将头脑中所想到的艺术和创意展示出来,那才是我们自己的作品。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我们用外国人的技术,照猫画虎去实现自己的东方创意。这样的话,我们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走别人走过的路,永远只是一个加工匠,这其实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

但话说回来,我们也不能完全不去学习皮克斯,在初级阶段学到别人的表现手法和技术手段,这恰恰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但是我们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去摸索自己的东西,并将创意更好地展现出来,这就可以了。

学学人家:五六百号人一年才做一部电影

莫娜 森林数字艺术工作室主创


皮克斯是整个动画行业的标杆,作为动画人,我们是抱着仰望的态度看待他们的,也很向往皮克斯的那种创作氛围,和国内相比差距肯定是相当大的,大家都懂。

动画和其他行业一样,只有喜欢的人才会干得更好。动画虽然不是房地产那种可以让你一夜暴富的行业,但也足够你靠它养活自己了。关键还是看你的态度,如果你真的很喜欢做这行,家人也支持你,你踏踏实实做也可以挣钱,足够养活自己。要是只想着挣钱,那你干脆去做物流,做餐饮,那来钱多快。动画制作以及其他和艺术相关的行业,是不能完全拿金钱来衡量。也许你会说有些前辈大师很挣钱,但人家前期的付出也很多啊。再说不好听的,现在哪个行业好挣钱?就说李嘉诚他们那么有钱,也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

皮克斯为我们激活了一种新的动画形式,从《玩具总动员》后,三维动画已经逐渐变成一种潮流。但说起艺术上的东西,我觉得二维动画才是更加本源的东西。三维之于动画,就像相机之于画笔。当初相机诞生的时候,就有人质疑画画这个技能是不是要被淘汰了,事实证明根本不是这样。现在社会提倡文化形式多元化,不管是绘画也好、二维和三维也好,都有它们独特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二维动画更显故事性和导演讲述故事的能力。你看动画圈里的老前辈比如宫崎骏,人家的片子就没什么特效,纯粹是画出来的,可就是有很多人都喜欢看。所以我建议学动画的人不要总把软件、特效什么的看得很重,当然软件也要学,但你也要去学学导演基础,还有语言表达什么的,不然软件用得再牛,技术再高超,也做不出好的动画电影来。

退一万步讲,国内现在的发展机制和市场环境的链条还是断裂的,可我们不能总是埋怨环境,人总是要先从自身,尤其是心态上开始做改变。现在的我们,无论从观念上还是从科技上,整体都比国外同行落后四五十年。拼制作,现在国内动画企业绝对没有一家能拼过皮克斯的,但人家也不像我们是一个人单干,或是召集5、6个人就开始耍了。人家足足有五六百号人,各个都术业有专攻,做一年两年才能做出那种水平来,这真没法比。莫不如正视这样的差距,从小处积累,保持良好心态,学好软件,做好创意,不要局限于不必要的细节和条条框框。假以时日,绝对妥妥的。

动机单纯的家伙才能做出好动画

宋洋 当代传奇艺术家 


看了皮克斯的故事,感受最大的还是他们源自于时代并超前于时代的娱乐精神,和对科技、对艺术两方面的不断探索。可以说,艺术与技术的混合递进,构成了皮克斯的成长史。对皮克斯的艺术家们而言,他们的动机是单纯的,只是为了做出好动画。这和我们国内很多人把动画当成一项“活计”去完成的精神状态完全不同。换句话说,因为热爱而自动自发去搞创作,比你不情不愿地去搞创作,效果要好得多得多。心态的不同,让你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另外,片中所记录的皮克斯的时代,是美国工业大发展后人们期待再次文艺复兴的时候。皮克斯的员工可以在皮克斯大学中学习,导师团队与学生锐意进取,一派其乐融融的学习景象。反观中国教育的现状,如果所有的老师(前辈)能够给予学生(新人)以无私的帮助与启迪,创造新时代还是难事吗?

为了钱 皮克斯的家伙们什么都能做出来!

Zeeko 新锐动画导演 插画家


我得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喜欢深究各种来龙去脉的人,在看这部片子之前,我对皮克斯的了解只局限在一些基本情况,创始人、作品、趣事和小历史……不过这还都是因为酒香不怕巷子深,太有名了你不知道也会吹到你的耳朵里,就好像如今谁都会背乔布斯语录一样。看完这片子,我感触最深的是,皮克斯的那些员工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大家工作都是为了钱。而为此,他们拿出了自己的真本事,真的是“什么都能做出来”。所以我们一定也要想办法让自己的创作赚到钱,还要赚大钱。

老外和我们一样,也需要一点点积累,付出多少年的苦力才闯出来现在这番事业。一代有一代的困境,我们只是把人家几十年的困境一下子浓缩到一起来面对,未免抓耳挠腮,但也能看到百家争鸣。我觉得行业里的人应该倾听不同的声音,动画企业最好眼光长远一些,别净整些剧本没意思做起来又太蠢的项目;动画人也最好别惯着那些短视无能的领导者,别骗自己是为了爱动画而陪一帮活脑袋领导者奉献自己的热情,这实际上是帮他们活得更久,以便于坑更多有志青年。这不是残忍,因为对公司来说,生活存亡的概念来的越残酷越好,速度的优胜劣汰会让这个行业更符合进化论。要是大家都有这觉悟,没准哪天一睁眼,我们就能眼见我们的动画梦想走进现实了。

乔布斯式创新颠覆了行业 至今还在影响我们

刘书亮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在读硕士 


皮克斯在早期对于三维动画的努力和创新对于整个动画行业是一个颠覆。在我看来,这种颠覆就好像(实拍)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的改变一样,在当时对人的震撼力一定是巨大且难以想象的。造型的基本单位从动画纸和赛璐珞上的线条变成了显示器上的多边形,这必然会让动画行业的工作方式发生剧烈的改变,传统动画师们会产生极大的危机感。这种颠覆,或者说“试图颠覆”,当然是有一定风险的,但是这些新生事物需要一个足够大的舞台,才能检验这种创新当中所蕴含的潜力。

我现在在读研,做动画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所以我谈所谓“皮克斯式创新”的时候其实最想说的是动画理论的创新问题。我觉得中国的动画现状,在技术方面其实我们从来都不差什么;产业方面虽然不成熟,但毕竟有国内外无数的成功先例可以借鉴;唯独理论研究上,含金量高的理论成果实在太少。由于动画学现在其实根本不存在一个完整的、严谨的体系(西方有一些学者在努力,但形成的体系还远没有得到公认),现有的理论相对于其它学科显得非常滞后、不严谨、漏洞百出。所以说,实际上动画学理论正在期待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颠覆。所以我觉得,动画学理论必须有一批敢于吃螃蟹也愿意吃螃蟹的人,有皮克斯那样的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应该有的发展。
可能你觉得我已经跑题了,嘿嘿——但如果你真的这么觉得,那就确实说明,在很多人眼里,动画学理论是上不了台面的,是不能跟动画技术、动画产业相提并论的。这也就更加说明,动画理论需要一群像John Lasseter、Steve Jobs、Ed Catmull这样的人去颠覆——我希望自己是其中一个。

皮克斯的奇迹 是被几个快乐的倒霉蛋促成的

孟文龙 资深动画人


如果你准备要为动画事业奋斗终身,如果你在前进路上迷失了方向,如果你正在不断跌倒中痛苦挣扎,我建议你来看看这部《皮克斯的故事》。

约翰·拉塞特是一位天才的动画艺术家,然而天才的成长往往是多灾多难。在被迪斯尼炒掉鱿鱼后,约翰·拉塞特加入了工业光魔并诞生了皮克斯。然而年轻的皮克斯在一开始就必须面临重重困难:资金不足,人员缺少,技术瓶颈无法突破。更悲剧的是,对于三维动画这个新生事物几乎无人认可。正当皮克斯在困难的泥泞中徘徊不前的时候。它遇到了另一个“倒霉蛋”:被苹果踢出门外的史蒂夫·乔布斯。正是乔布斯的出现,使这个初生的婴儿得以生存下来,并创造了动画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对比于迪士尼的成长,皮克斯显得更加艰难。因为迪士尼的动画仅仅是艺术。而皮克斯除了艺术,还有科学。作为皮克斯最重要的核心人物之一:埃德•卡特穆尔的作用举足轻重。每一位从事三维动画的人都明白RenderMan的作用,正是埃德·卡特穆尔创造了这个神奇的东西。他是皮克斯的科学家,正是他为皮克斯插上了天使之翼。

《皮克斯的故事》讲述了一群快乐的人,他们在从事快乐的事情,并且不停地在改变这个世界。对比国内,我们都知道中国动画的道路从来没有平坦过,作为一个在这条战线上战斗超过10年“老兵”,在我周围有许许多多的人以不快乐的现状为我们自己的动画默默奉献着。我们也像皮克斯人一样奋斗和努力着,如今我们仍然在路上。而我相信,只要我们还在路上,就一定会收获希望。

看《皮克斯的故事》参与纪录片短评

《皮克斯的故事》由皮克斯耗时6年时间制作而成,讲述的不仅仅是皮克斯的发迹史,更是一部“科技改变动画”的鲜活历史。2013年6月,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将举行“皮克斯短篇集展映”,打包播放16部皮克斯经典短片,这必将掀起新一轮的“皮克斯狂热”。如果你也被皮克斯的作品感动到热血沸腾,不如一起来温习这部纪录片,并和大家分享你的体会吧!纪录片短评分享地址:http://movie.hxsd.com/zt/2013/0607pixar/
学员作品赏析
  • 2101期学员李思庭作品

    2101期学员李思庭作品

  • 2104期学员林雪茹作品

    2104期学员林雪茹作品

  • 2107期学员赵凌作品

    2107期学员赵凌作品

  • 2107期学员赵燃作品

    2107期学员赵燃作品

  • 2106期学员徐正浩作品

    2106期学员徐正浩作品

  • 2106期学员弓莉作品

    2106期学员弓莉作品

  • 2105期学员白羽新作品

    2105期学员白羽新作品

  • 2107期学员王佳蕊作品

    2107期学员王佳蕊作品

专业问题咨询

你担心的问题,火星帮你解答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