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立体电影的增加,立体制作匹配技术也随之激增,而Roto有了巨大的进步。目前最主要的有两种类型的立体Roto工作:立体工作流和立体融合。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下这两种技术的使用心得。
立体工作流程就是用两台摄影机拍摄对象时候,尽可能的使左右眼的roto相匹配。如果匹配的不成功会使观众感觉疲乏或是眩晕。
《青蜂侠》中的立体Roto
通过对比,立体转换是利用分离Roto单一镜头序列中元素,这样就能够制作出提供了第二个带有恰当的视差补偿的视觉摄影机的深景图。也就是说,就脸部而言,眼睛,眼球,脸,鼻子,嘴唇,头发和耳朵都用不同的Roto。最简单的形式是,这些Roto图形运用了屏幕,倍数,提亮和变暗相结合来构建了一个手动深景图(Z-地图),图中用了由白到黑色渐变灰度的Roto图形来定义脸部的深度。
考虑到单一电影(mono film)中的每一个镜头都需要经过单一到立体的转换,所以工作量巨大。
立体工作流程
近年来,Roto工具发展最快的就是立体Roto工具领域The Foundry公司的Fusion,Silhouette,Mocha,Flame,当然还有Nuke和Ocula,这些软件都具备使双眼匹配的又使观众感到舒服的Roto制作方法。
The Foundry公司是最早提供立体制作工具的公司之一。像Ocula’s O_Correlate,就是一个工具组,帮助大师们根据影像的位置来进行rotoscoping,制作绘图特效等其他操作。这是Nuke现存的Correlate功能的直接拓展。颇具讽刺的是,Nuke在立体转换的前沿科技方面要落后于其他产品。时至今日,Nuke的基本Roto工具也不是The Foundry 公司的重点,因为公司主要集中于立体制作都是立体拍摄,而不是由单一转化而来。
立体转化
下面是有近期由3D LiveFlix立体转化Conan the Barbarian中的一组帧。序列中剧照的覆盖部分是成功的立体转化中需要分离的目标和表面图形识别。
这个过程一般包含利用Roto工具和追踪器分离目标,然后构建深景图,再用Roto修补在第二个立体帧构建完成后视差显示出来的缺失的信息。尽管目标识别和视差图以及二次输出视图制作都有自动工具,但是立体转化中的Roto工作量还是很大。
正如你所见到的3D LiveFlix的拆分,分离元素需要的Roto工作量很大。3D LiveFlix用到了多种工具,包括 Nuke, After Effects等等。
3DliveFlix是个新公司而且发展非常快。他们现在有10个固定员工开发和开发这个过程中的自动化。他们是《柯南》这部影片的唯一一个也是最大的供应方,70人负责rotoscopy,另外10人负责合成(不包括管理和监督)。对于立体转化,根据镜头,3D LiveFLix需要分离30-120层的镜头分离一边构建复杂的深景图的立体深度通道(stereoscopic depth pass)。
关于专业Roto的10个建议
1.开始之前要先钻研片段,反复播放,这样你就能深入了解要做的图形是什么以及什么要用到镜头中。
2.找到自然运动的点。当制作周期运动的Roto时,要找到自然运动的点然后将关键帧放在这些点上,不要盲目的隔个5张或10张的放个关键帧。
3.把物体或任务分成子图形,不要试图把整个人的活动放入一个图形中,四肢,甚至是手或手指也许都需要成不同的Roto形状。
4.保证曲线上的点的位置与你所做的点的位置一样。一个指尖上的点要保持还在这个指尖上。如果不这样,两帧也许会看起来是正确的,但是它们插补的不正确,这样你就要把每一帧都做成关键帧。
5.如果可能的话,保持Roto图形的标签和色码有序
6.如果你的软件允许的话,撤回图形和添加新的图形,动态隐藏或增加点。堆积太多的点会产生反复无常的结果。
7 避免曲线自身的叠加,一条曲线看起来也许看起来很不错,但是由于曲线叠加而产生数字扭结(mathematical knot)不能够正确的模糊或软化,常常会把图形弄出尖锐的三角形洞。
8. 尽可能的利用关键帧(keys)以及其他的技巧,一个在关键帧(keys)中的无信号遮罩(garbage matte)要比边缘Roto(edge roto)容易的多。
9. 在rotoing开始之前先稳定摄影机运动,这对于一些镜头而言是个好办法。在更加稳定的镜头上进行roto,然后再应用转换稳定(invert stabilization)把运动数据放到Roto图形上。
10. 当物体的某个部分在主要图形中突出来时,最好是用另一个独立的图形来处理。特别是当物体旋转的时候。也许你不希望因为附着在主要图形上的细微的变化就在主要图形上安装关键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