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部电影都蕴含了制作者的大量心血,从编剧到导演,从道具到服装,当然海报自然也不例外。今天,就和大家来解读一下那些以字体为主的海报设计。
英文字体风格
以英文字体为主体的电影海报,国外的占比最大,26个字母加数字,变化却是无穷,有的呼应情节,有的暗喻主题,总之,国外的设计师对电影的理解在海报上表现的非常到位,很有范儿!
1、大鱼,Big Fish (2003)
鬼才导演蒂姆波顿在2003年时完成的一部富有奇幻色彩的影片。海报中影片的名称《BIG FISH》占据了主要位置,由地下生长出来的字体之树生发出奇异的枝桠,奇幻、神秘色彩和影片中的故事相互呼应,味道很足。
2、无间道风云,The Departed (2006)
无间道的美国版,抛开电影本身好坏不提,海报字体与画面使用了正负互补的手法,就像是卧底一样,很难被人一眼看透。
3、爵士春秋,All That Jazz (1979)
1979的一部歌舞电影《爵士春秋》,画面的主体是由舞台用的灯组成的影片名称,夸张的透视效果营造出很强的现场感;另一方面也衬托了舞台演出背后的孤寂,没错这一切都是爵士。
4、007:大破天幕杀机,Skyfall(2012)
估计歪果仁不流行躺枪的说法,2012年的007系列影片《007:大破天幕杀机》,海报中刻意强化的“系列感”和弱化的片名,表明了电影的属性,不过看完电影的同学都会惊呼“天塌了”!
5、致命拜访,The Invasion(2007)
妮可基德曼与丹尼尔•克雷格于2007年合作的一部惊悚电影,画面正中的手写字,直击人心,印发悬念,这样的对话式手法在惊悚电影中比较常见(血书、字条等等)。
6、42号传奇(2013)
2013年一部以著名棒球手Jackie Robinson为蓝本的传记式电影,42用膝盖猜也知道是什么了。
7、在魔鬼知道你死前(2007)
惊悚不一定血淋淋,西方人认为的鬼一般是两种:一种是Ghost(幽灵)一种是Devil(魔鬼),不同于中国鬼的不定形态,西方人的鬼是有标志性的,比如画面中的恶魔的角和尾巴。
8、盲流感,Blindness (2008)
城市陷入恐慌,人们突然看不清东西,海报中简单摆列的字体,清晰可辨,只留下背后无助的人们。
9、阅后即焚,Burn After Reading (2008)
全篇的手制字体,包括海报的其他部分,强烈的暗示故事中的重要情节,随机的组合体现了电影情节本身充满了巧合。
10、教父,The Godfather (1972)
经典中的经典,海报中的字体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操控的木偶,一切都是控制与被控制。
11、猎杀本•拉登,Zero Dark Thirty(2012)
奥斯卡获奖影片,不得不提的是,本片的海报通过字体的间隙,透露出大量的情节,也许战争在后人的眼里,始终也是一些画面的时刻。
12、我仍在这里(2010)
音乐类型的喜剧片,画面中凌乱的字体被不规则的裁切,象征着男主角无序混乱的生活。
13、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 (1961)
因为年代相对较早,海报的设计手法也比较老,对于情节的呼应也比较简单直接,但这种简单直接恰恰反映了故事中男女主人公豪放自然的爱。
14、妙笔生花,The Words (2012)
有些人有些事,注定是由一连串的故事构成的,画面中的故事主角的头像由无数的关键词构成,既是线索又是情节,呼应的恰到好处。
15、欺凌,Bully (2011)
警示的标语、手绘的涂鸦,海报无疑是在暗示这是一部反映问题的影片,背后的故事更加耐人寻味。
16、迂回,Detour(2013)
惊悚电影,一般都会以情节取胜,海报中背景的路面,和路面上屡经磨砺的痕迹,透露出这是一部公路电影,简单直接。
17、赤焰战场,Red (2010)
几个退休的老特工,各个都有性格,红色调的画面配合大写意的字体,粗狂自然,风格突出。
18、大都会,Metropolis (1927)
非常具有超前意识的电影,似乎完全不属于那个时代,海报就在今天看来也是酷酷的,字体设计也是十分抢眼,简直酷到没朋友。
19、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 (2010)
传记电影的海报,似乎逃不出那几个“固定模式”,大头大脸大字体,社交网络也不例外,画面几乎被内心的独白全部覆盖,征服世界的雄心铺满了整个屏幕。
20、黑暗中的舞者,Dancer in the Dark (2000)
因患先天性疾病,女主的视力日趋模糊,画面上的字体排列就好像是视力检查表,恰好呼应了电影中的重要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