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程首页 > U I 设计 > 艺术设计基础班 >凹凸感怎么画?请收下这篇详细教程

凹凸感怎么画?请收下这篇详细教程

发布时间:2020-09-03 18:09:24

正负形是控制形体的基调,就像一件衣服,什么款式用眼睛看一看就知道了,但这件衣服用的什么材质,还需要用手去摸一摸。如何去感知画面,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内容。

由于明暗关系的影响,使我们有了凸出与凹陷的视觉效果。在生活中,由于光源的作用,使得明亮的物体总是位于上方,阴影在下方。这是人类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

为了让画面更真实,在二维的画纸上画出三维的图像,必须将该暗的地方画暗,亮的地方画亮。这也是人类视觉艺术的焦点问题,尤其是自文艺复兴以来,解决该问题成为艺术进步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文艺复兴及其之后的教堂壁画、天顶画、市政大厅、贵族寓所和别墅都成为极好的模拟场所。街头立体画也可看作为这一艺术逻辑在当代的重要发展和延伸。街头立体画以室外地面为媒介,利用平面透视的原理,制造出视觉上的虚拟立体效果,令观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图2-53所示。大家之所以出现了这种错觉,是因为画家们处理好了画面的明暗深浅,让我们用视觉去触摸其质感,在此我将其称为“画面的凹凸感”。

凹凸感怎么画?请收下这篇详细教程

很多人说,学中国画不必学素描,中国画里面没有素描关系,持这种观点的人是大错特错的。中国的素描可以说比西方的素描来得早,发展得更加超前。比如中国画里的山,背光的一面褶皱就比较多,向阳的一面,福皱就比较少,这就是在表现光影。中国画也是讲究素描基础的,只不过中国画在素描的基础上有了更深入的发展,淡化了形的概念,更多是追求画面的意境,加深了思想。东方和西方的素描发展规律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开始都注重明暗调子,强调质感,后来逐步都走向了写意。

五代时期的董源,开创了山水画皱法-“披麻皱",如元代汤厚《画鉴》所述:董源

“山水有两种,一种水壓矾头,疏林野树,平远幽深,山石作麻皮皱。”其状如麻披散而错落交搭,故曰“披麻皺",如图2-54所示。

凹凸感怎么画?请收下这篇详细教程

“披麻皱”以柔韧的中锋线组合来表现山石的结构与纹理。此法善于表现江南土山平缓细密的纹理,更表现出了画面的立体感,使得画面更为丰富。自董源、巨然后,赵孟類、黄公望等不少画家也都用到此画法,对中国山水画影响深远。

我从董源的这幅山水画中找到制作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如图2-55所示。此图是不是有点类似鸟瞰的玛雅金字塔?它应该可以方便我们更好地理解画面的凹凸感。我们不难看出正方形1是金字塔的顶端,在最高处,依此类推。为什么会有这种视觉效果呢?因为3个正方形的颜色明度关系是1>2>3,正如前面所说的,颜色越亮就越凸出,越靠近我们的眼睛。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看。请看图2-56,3块叠加的正方形立刻“塌"了下去,这里的3块正方形颜色明度关系难道不符合1>2>3?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边缘!由于我们弱化了边缘,使得叠加。在一起的正方形粘在了一起,失去了空间感,从而失去了距离感。这个距离感就是金字塔的高度,没有了高度的金字塔,还叫金字塔吗?请注意董源在表现山石的时候,如果他为了表现山石的空间距离感,只强调颜色明度的过渡,则很难表现出山石那种硬朗的感觉与画面的空间感。如图2-57所示,这是我4年前给某知名电脑品牌绘制的一幅矢量插画。矢量插画就是一块一块的颜色,简单来说就是平涂,相对位图来说,个人感觉技术上要简单一些。这幅画类似图2-56,都是色块的组合拼接,空间感相对差一些,但是装饰味浓郁,所以说各有所长,难分伯仲,关键是看哪一种更适合自己。

凹凸感怎么画?请收下这篇详细教程

凹凸感怎么画?请收下这篇详细教程

凹凸感怎么画?请收下这篇详细教程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问:是不是底下正方形大,所以从视觉上看会远一些呢?这个问题如果想到了,我给你鼓掌1坦言之,如果真的是那样也应该是相反才成立的,为什么呢?因为绘画透视讲究近大远小,董源首先展开大形,然后在上面堆砌小的形体,他的出发点其实是为了更好地表现石头的立体感,并没有考虑大形就得远,只是远处放大的形体更利于自己表现空间感而已。这种表现方式我理解为塑画,而非画画,所以他作画时我认为是在“塑",就像图2-55那样。我将图2-55反相,得出图2-58,请看3是不是变得离我们最近了,而1又变得最远了?这个例子有力地证明了一个定律,那就是明度是决定画面凹凸的基本要素,根据实际情况强化边缘会增强纵深感。如果理解了这个要素,那么就基本理解了写实绘画的调子关系,恭喜你距离入门不远了。

凹凸感怎么画?请收下这篇详细教程

从图2-55和图2-58的对比中,可以看出表现立体感有两个方法:一种是“雕",就是不断刻画凹进去的部分,仍然可以表现得很立体,就像刻印章,刻刀在平面的石头上挖出一条条沟壑,立体效果顿时显现;另外一种是“塑”,就是不断堆垒,刻画凸出来的地方,从而表现出立体的感觉,一雕一塑,合二为一,便是“雕塑”,我认为绘画就是雕塑,不同点在于,雕塑是在三维空间里塑造三维形体,而绘画是在二维平面上塑造三维形体。

请看图2-59,这是德国画家丢勒的素描截图。丢勒不但是画家,还是版画家,他的作品包括了木刻版画和其他版画、油画、素描草图以及素描作品。在他的作品中,以版画最具影响力,他是最出色的木刻版画和铜版画家之一。从他的经历就可以看出来,他善于雕塑画面。他的作品和董源的作品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处呢?显然,他们都属于触觉素描范畴,你从他们的画面中可以读出一些信息:线条锐利,边缘清晰,画面很实在,虚的地方很少,线条层层叠压,犹如雕出来一般。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画面的凹凸感,我贸然给大师的画面做了标注:1.额头、颧骨、鼻头处于画面

“前场”,是我们要“塑”的区域;2,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咬肌部位处于“中场",是我们需要

“雕塑”的区域,这里我用了雕塑这个词,就是需要我们谨慎对待,“中场”是最难画的,因为这里是连接凹凸的平坦部位,同时区域也较大;3.颗肌、颈阔肌,还有胸锁乳突肌下方是画面的“后场”,是需要“塑"的区域。

不难看出,这3个区域除了明暗关系的变化之外,人脸的骨骼结构、肌肉起伏走向也是我们用雕塑方法画画需要遵循的客观规律。领会了这几点,自然就理解了如何处理画面的凹凸感了。

学员作品赏析
  • 2101期学员李思庭作品

    2101期学员李思庭作品

  • 2104期学员林雪茹作品

    2104期学员林雪茹作品

  • 2107期学员赵凌作品

    2107期学员赵凌作品

  • 2107期学员赵燃作品

    2107期学员赵燃作品

  • 2106期学员徐正浩作品

    2106期学员徐正浩作品

  • 2106期学员弓莉作品

    2106期学员弓莉作品

  • 2105期学员白羽新作品

    2105期学员白羽新作品

  • 2107期学员王佳蕊作品

    2107期学员王佳蕊作品

专业问题咨询

你担心的问题,火星帮你解答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