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程首页 > 影视后期 > 影视特效与合成大师班 >挑战好莱坞!《大明猩》亚洲顶级CG技术全揭秘

挑战好莱坞!《大明猩》亚洲顶级CG技术全揭秘

发布时间:2018-11-17 19:57:24
编者按:《大明猩》中备受观众喜爱的大猩猩“灵灵”,是首个利用动态捕捉技术打造并诞生在亚洲的虚拟角色,这一角色是继《指环王》中的“咕噜姆”之后的又一技术新高峰。本片CG由Dexter Films特效工作室制作,特效指导郑成镇先生,统领180名团队成员经过1420天的努力,最终完成这只超越《金刚》和《猩球崛起》的独一无二的大猩猩。本期我们将从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为您揭秘亚洲顶级大猩猩的诞生过程。
 
导演简介:
 
金容华
 


代表作:《大明猩》2013;《国家代表》2009;《丑女大翻身》2006;《噢,兄弟》2003等。

获奖记录:

《国家代表》获得第30届(2009) 最佳导演奖和第46届(2010) 电影类奖项——最佳电影奖。
 
《大明猩》创作背景及角色设定
 
不可能完成的项目:纯CG制作大猩猩
 
本片的联合制片人是我的老同学,所以四年前当他第一次跟我提起《大明猩》这个项目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一定是个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片中讲述的是一个完全虚拟的角色,一只猩猩成为棒球击球手的故事。但也许正是因为有如此大的难度,这个项目反而激起了我的挑战欲,最终这只大猩猩打动了我。
 

 
其实在刚接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直有过这样的思考:首先,人类永远不会承认自己是动物。第二,人类永远不会满足。第三,人类即便对现状不满,也永远对未来有梦想。我本来也想拍一部关于这个主题的电影,而《大明猩》恰巧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所以我对电影的设定是,一个猩猩和一个人有共同的目标,但又不满足于这个目标。人类开始寻找其他的东西,而支持她的始终是这只大猩猩。
 
剧本创作:融入中国抗震救灾主旋律
 
本部电影的故事改编自许英万的漫画《第七球队》,事实上我只读了20页的漫画。用一句话来总结我从漫画中看到的故事:一只大猩猩进入了职业棒球俱乐部。引发我思考的不仅仅是故事本身,而是当你把漫画改编成电影的时候,常常会去迎合漫画迷们心目中的固有形象,但我并不想陷入这种困境,虽然我从未拍摄过漫画改编的电影,但我会很努力的将漫画的喜剧元素融入到这部电影之中。
 

 
至于故事中的中国元素,是我在电视中看到了四川地震的报道,当时我非常难过也为中国人民的团队而感动,为了表达一个作为中国邻国的人想给受灾人民送去鼓励和力量的这种心态,我创造了“灵灵”这个角色,我希望在电影中,微微和灵灵能够克服困难、共同成长,借此来表达中韩共同成长的这样一个主旋律,故事创作也是从这个基点出发的。
 
大猩猩的角色设定:还原真实适度夸张
 
我对电影中的角色设定是,我希望看到一个看似迟缓,实际上却有着惊人破坏力的角色(大猩猩)走进棒球场。同时,这个很迟钝的角色并不会过多的表达自己,但却有着打动观众的潜质。我很关注猩猩的形象细节。比如,应该有多少颗牙齿、鼻孔应该有多宽等。由于大猩猩的形象在现实中并非很惹人喜爱,所以要逼真的再现真实的大猩猩形象的同时,还是做一些夸张处理,这其实是个艰难的抉择。在制作大猩猩的表情时,比如凝视、打哈欠等细节的处理,我们都需要做很多取舍和抉择。
 

 
起初,我们试图为灵灵找一个真实的模版,以便观察和了解猩猩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我们甚至去了美国的大动物园里寻找。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在日本上野的一家动物园发现了一只叫Haoko的雄性大猩猩。从照片中,他比我们心目中的“灵灵”个头要小一些,但他的样子就是我们想要的。于是Haoko就成了“灵灵”的模特。我们就把这只猩猩送到了我们的动画团队,让动画团队成员观察它,这也是打造“灵灵”这个角色的第一步。
 

 
经过长达一年的前期准备,特效总监郑成镇和他的艺术家团队拿出了数量巨大的模型给我看。电影中有两只大猩猩。一只体格庞大但是看起来有些迟钝,感觉更像“灵灵”。特效设计师将这只猩猩的性格塑造成它好像懂得很多感情,只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另一只猩猩“雷霆”,它更灵活、敏捷。于是电影中就有两只大猩猩,它们分别是低地大猩猩(灵灵)和山地大猩猩(雷霆)。
 
《大明猩》生物角色制作
 
其实早在詹姆斯•卡梅隆打造《阿凡达》的时候,我们就注意到,他们对人物的细节的要求非常高,如想要创造出Navi种族在看似怪兽的外表下所展现出人性化的情绪,就需要刻画出详尽的细节,眼皮需要抬高多少、眼睛需要颤动几次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要认真分析和考虑。所以好莱坞和新西兰那些尖端的数字技术打造着都是注重细节的死硬派,所以在制作《大明猩》时,也很注重细节的展现。归根结底,再先进的VFX技术也要取决于人,电脑图像不会为我们选择任何东西,如何设计还是要靠我们自己。
 

 
《大明猩》制作综述:完成90%的特效镜头

这部电影90%的镜头都需要进行特效制作。全国的3D专家都聚集在这里为《大明猩》奋斗,他们设法用现有的技术来实现我们的目标,比如皮毛和照明。有海外的专家说:“韩国的特效技术将会分为两个阶段,前《大明猩》时期和后《大明猩》时期。”韩国电影史上从未有过150个特效工作人员聚集在同一个屋檐下,为一部电影奋战。我们很自然的产生了自己的运作方式,并向工业光魔(ILM)、皮克斯这样其他顶级制作公司学习,虽然Dexter Films成立只有一年,但我们已经实现了稳定运营。我希望在《大明猩》之后这个公司能获得更大的成长。
 

 
那么本部电影正式进入VFX后期制作阶段是从2012年10月开始,拍摄时间约为6个月,基础R&D期间(共投入30人左右)约为1年零6个月。如果加上前期准备阶段时间的话,共为28个月左右。跟好莱坞大片相比,制作期间和准备阶段时间相差不远,但从所投入的人力产出比来看,可以说跟同类制作相比,花了较短的时间。一般普通好莱坞电影仅VFX工作人员就需要800到1000名的投入,而我们仅仅用了180人。
 

 
前期准备:制作真实尺寸猩猩模型

大猩猩是个非常稀缺且难以观察的动物。在前期准备阶段导演和其他工作人员多次走访了首尔大公园和日本上野动物园,直接观察了大猩猩的动作及习性。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剧组也曾派去20名动画师到日本呆了3天,目的只为观察大猩猩。我们认为虽然对大猩猩动作捕捉的工作很重要,但动画师对其自然真实状态下的大猩猩本身形态的理解也非常重要。所以在拍摄前我们又花了大概12个月的时间,专门进行了大猩猩镜头捕捉的训练。
 


另外,在拍摄前,剧组特意挑选了10名动作捕捉人员做了人和猩猩镜头画面的结合工作,旨在可以在拍摄现场直接进行动作捕捉的工作。此外,我们还把全世界所有有关大猩猩的影像都拿来做了研究,以此为基础创造出了立体数码模型,并且为了便于观察猩猩在现实状态中的样子,我们也制作了两个真实尺寸的大猩猩模型。
 

 
让皮克斯也汗颜:开发Zelos Fur毛发处理软件

这部电影中出现了1000个左右大猩猩的镜头,这是目前好莱坞电影技术也难以完成的。为此CG特效公司专门制作了一个处理大猩猩毛发的软件,来进行毛发的处理和渲染,这个软件的名字叫做Zelos Fur毛发处理系统,这部电影能够顺利完成,该软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个软件,就不会有现在这样完美的效果。
 


开始,我们尝试与好莱坞现有软件结合使用,但是五六个月之后放弃了。我们认识到必须自己开发软件。首先,我们要寻找到理想的毛发类型,结果发现牦牛的毛发与大猩猩很类似,而且不会太昂贵。但是当我们使用之后发现利用牦牛毛发制作的大猩猩看起来非常僵硬,而“灵灵”这个角色应该是比较可爱的。我们开始讨论怎样在毛发中体现“可爱”的特质。接着我们尝试女性的头发, 但用上之后“灵灵”又像一个鬼,和我们想要的“可爱”特质并不符合。之后又试过很多方式,比如烫卷,加入别的东西等等。

最终为了寻找合适的毛发质感,我们花了18个月的时间研究开发出了现正在运用的Zelos Fur内部软件工具,这款软件一次性可以完成约200万根毛发,比起别的软件工具,此软件了成功解决了能够非常迅速地进行演算的功能。
 

 
为大猩猩制作专属动画表情库

在大明猩制作初期,我们预建立了一个表情库,包括高兴、生气等各种动作和表情,这些数据加起来一共有100个左右。我们知道,《猩球崛起》使用了一个替身演员,那部电影在表情处理方面,用替身演员的数据比较多。可是在《大明猩》中,因为这只猩猩的身体大小不一样,所以替身演员的数据在后期能用上的很少,后期处理动画的时候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重新修改的,所以制作难度非常高。
 

 
《大明猩》成功的关键:动画设计师功不可没

全世界为3D电影设计生物的动画师都面临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物理属性。2D的卡通设计师不用考虑这些,假如他们画一个人物在跑,他们只需要考虑人物要跳多高。但3D电影的动画设计师在设计人物时,就要考虑到一系列自然规律,包括重力以及其他数不清的物理原理。目前,《大明猩》已经完成了2/3的动画设计,我们的动画设计师的知识几乎已经向物理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看齐了。
 

 

 
《大明猩》3D拍摄技术难点
 
从零开始:3D拍摄超越传统摄影技术
 
由于韩国国内电影产业界对立体摄影制作和工作流不够标准化,因此导致制作预算的上升和人力的不济。技术能力虽从零开始,但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只有好莱坞才能完成的FULL 3D循环摄影技术和工作流的开发成为可能。这次《大明猩》3D电影的拍摄,立体感体现并没止于拍摄阶段,而是上升到后续的VFX和与后期工程联动的制作工程,并且超越了单纯拍摄单位的摄影技术,实现到了立体感的持续性和被摄体饱满感的立体表现技法和表现美学等方面,在现场我们与3ality technical、RED、P
+S technik、QTAKE、C motion等相关3D设备企业相互反馈信息,设置了合适于大猩猩拍摄现场的设备。本次拍摄的最大不同是,Dynamic I/O的运用,从而最大限度地表现出被射体的立体饱满感,比起平面的景深,各个物体的立体饱满感变得极强。
 

 
小人国与边框效应的处理

我们最担心的也是出现小人国效应,只有运用了Multi I/O 的VFX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像这种立体电影既存的问题俨然成为实际拍摄阶段所用设备和后期工程开发首要解决的问题。现在的技术研究从通过双眼呈现立体感转向通过单眼提取呈现景深感的方向。在这样的技术变化的过程中诞生的大猩猩,我们不仅成功经历了这一技术转化的过程,且做了很多研究和测试,试图努力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最后的影片所呈现出来的效果,想必也是令观众满意的。
 

 
拍摄难点:虚拟角色与演员间的互动

本片在拍摄过程中,一般每个镜头都需要拍两次,第一次是由猩猩的替身演员,穿着特制的动作捕捉的服装和演员来配合进行表演;第二次的表演替身演员将不再出场,演员要根据自己的记忆,重新把刚才演过的情节,对着空气做一次无实物表演。在这样的拍摄过程中,最难的就是猩猩视线高度的把握,如坐着或是站着,其视线是不一样的。而且本次演员除了一个虚拟的“灵灵”外,还有来自中国的徐娇和韩国的成东日,他们之间的国籍不同,语言也不通,在现场虽然也有翻译,但我身为导演要处理的东西还是很多,工作比较琐碎。比如就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可能我之前在指导他们的时候所要求的,过后连我自己都忘了,但演员都很专业,他们会提醒我之前说过的事情,感觉反而他们更像是导演。所以在片场,类似像这种搞笑的事情有很多,我们几个合作得也很愉快。其实我作为导演真的没做什么,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两只猩猩棒球对垒戏的拍摄

这棒球对垒戏的场景确实很壮观。我们希望这场戏在移动镜头方面可以达到巅峰,我们也确实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不仅仅用由远及近的生效来展现速度,而是真的利用快速移动摄像头来展现速度感。当然我也用到了一些专门的设备如helicam。比如,两只猩猩中会投球的那一只——雷霆,他投球的时速达到200千米,我们就需要一些额外的特殊方式来展现球在空间中迅速飞驰的状态。
 

 

 
不同环境下的3D拍摄处理

面对室内和室外戏的拍摄,与其说拍摄方法的不同,不如说难就难在寻找大猩猩的毛在不同环境和场景下所表现出的不同视觉效果。从拍摄照明的角度看,想拍好《大明猩》其关键就是如何能更细腻地表现出大猩猩毛发的质感。有照明的部分要发亮,与其相反的部分则要有阴影。但是因为大猩猩的毛量多又纤细,所以照明的掌握很有难度。本片场景分白天和夜间,但是想实现夜间在竞技场上的真实照明就显得更加艰难,原因是白天太阳光是一个方向的直射光;夜间竞技场上则是360度全面被光线包围。因此,从技术的角度看,能够真实饱满的表现大猩猩这个角色还是有难度的。
 

 
赶超好莱坞 《大明猩》突破亚洲特效技术
 
正如之前提到的, VFX总会有新的技术被开发出来,这个月上映的电影要比上个月上映的电影技术更先进。但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哪一个技术更为先进,而是这些技术如何更好的运用到电影当中。正如本次我们制作的《大明猩》,用了很多新技术,其目的只是为了逼真的表现大猩猩。《指环王》也是这样,其经典角色“咕噜姆”的制作也运用了很多动作捕捉、面部表情捕捉等技术,但观众看到的最终效果,并不是看它运用了多少先进技术制造出来的,而是看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有个性的角色,这才是电影特效制作的最终目的,所以我们不仅要从技术上学习好莱坞,更要学习其电影创作理念。
 


但我们这次《大明猩》值得骄傲的地方在于,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同样有特效制作的老虎角色,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老虎的预算比“灵灵”的预算高十倍,其老虎出现的镜头是本片中“灵灵”镜头的八分之一。我们以相当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十分之一的预算,做出了比它多十倍的镜头。所以也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工程,我想通过这个事实向好莱坞下挑战书,我们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来创造出更好的特效电影。
 

学员作品赏析
  • 2101期学员李思庭作品

    2101期学员李思庭作品

  • 2104期学员林雪茹作品

    2104期学员林雪茹作品

  • 2107期学员赵凌作品

    2107期学员赵凌作品

  • 2107期学员赵燃作品

    2107期学员赵燃作品

  • 2106期学员徐正浩作品

    2106期学员徐正浩作品

  • 2106期学员弓莉作品

    2106期学员弓莉作品

  • 2105期学员白羽新作品

    2105期学员白羽新作品

  • 2107期学员王佳蕊作品

    2107期学员王佳蕊作品

热门课程

专业讲师指导 快速摆脱技能困惑

专业问题咨询

你担心的问题,火星帮你解答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