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程首页 > 影视后期 > 影视特效与合成大师班 >《地心引力》3D制造过程

《地心引力》3D制造过程

发布时间:2018-11-17 19:57:24
  很多人都说《地心引力》是他们在银幕上看过最好的3D电影。更令人惊奇的是,这部电影并不是用3D拍摄的。而且,也不全都是通过后期转成3D的。这部片的工作流程可谓是前无古人,它一边拍摄就一边转换成3D,也使用了复杂的3D VFX技术。我们和Prime Focus World进行了谈话,终于对于这部片的拍摄有了一知半解。
 

 
  阿隆索·卡隆已经为《地心引力》倾注了五年的心血。Prime Focus World(简称PFW,下文同)也为其中3D转换工作了五年左右的时间。现如今,很多经典电影都转成3D再重新发行上映,冷饭热炒,大赚一笔。而对于《地心引力》而言,决定把它拍成一部3D电影的确是为了它的故事服务,里面的场景,大多是漂浮在外太空之中,用3D的话肯定效果斐然。

  PFW的高级主管Richard Baker说,三年前的某一天 ,《地心引力》的执行制片Penny Nikki敲开了Prime Focus在伦敦公司的大门。“她是伦敦的VFX监制,我们以前就知道这个人了。”Baker说,“她来找我们,是因为先前《地心引力》的3D遇到了点瓶颈,她拿来给我们看看。”

  制片人很早就知道《地心引力》会是一部CG和实景拍摄相结合的电影,但是在这之前,他们还尚未决定到底是要用3D直接拍还是后期转换为3D。他们试过用3D拍,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他们需要在狭窄的太空舱里放好笨重的3D拍摄装备,很是麻烦。所以,在Penny去了PFW公司然后把3D转换结果带回去之后,他们发现,转换之后的画面和直接用3D拍摄并无区别,而且实际拍起来效率高多了。于是,导演和制片人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一致。
 

 
  最后,Prime Focus World为《地心引力》贡献了总共27分钟的画面:总共85个镜头,包括其中一个长达10分钟47秒(包含15531个画面)的长镜头。View-D转换和制作基本是上伦敦完成的,印度的分公司也在这方面贡献良多。

  传统的做法是在后期制作的时候把电影转换成3D,《地心引力》就不是。早在前期制作(花了六个月的时候),PFW转换3D的工作就开始了。立体效果监制Chris Parks和PFW的团队一起工作,他详细地向他们解释了他的想法,都是精心思考过的。比如,广袤宇宙的空旷和狭窄得几乎能使人感到幽闭恐惧的太空舱之间的巨大对比。

  从一开始,PFW面对的挑战就是,他们必须确保,转换得来的3D画面能够和CGI做出来的3D画面无缝对接。实景拍摄之后要转成3D,CGI做出来的也是3D,两个都是3D,但是一个是转换的,一个是特效做出来的。还有一点是,在做这些的时候,他们还无法确保这会是导演最终会要的画面。同时,在做VFX宇宙的时候,PFW团队还尽力地保持着他们View-D转换过程的弹性和创造力。不止这样,他们在工作的时候,《地心引力》还不是一部已经完成了的电影,他们和剧组一起跟着拍摄进度工作,画面也还有剪辑的可能。
 

 
  “我们可不是在后期才开始转换,我们一直和Framestore保持相同的进度,VFX主要就是他们供应的。”Baker说,“有时他们会向我们要转换的画面,用来匹配CG做出来的画面。我们都参与了全部的制作过程和VFX过程。我们经常和Nikki Penny还有VFX总监Tim Webber开会,开会确认我们可以用哪些东西,以及,有些技术上的问题怎么解决会比较好。”

  每次会开完,PFW都能很快找出解决办法。他们解决的思路就是,找到3D转换和VFX之间最精确适用的办法。PFW的全球技术总监Rajat Roy谈了谈转换的3D和CGI的3D之间的不同。“对于转换来说,画面上好看并不一定在算法上是完全精确。”他说,“但是这条规则对于VFX并不适用,你得做得很准确,就算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都得算的非常精确。把两个世界结合在一起,一个是线性而精确的,一个是更灵活而更追求美感的。这要求我们要重新想出另一种算法。他们二者我们都需要校正,然后想出一个可以让电脑来转化的办法。”
 

 
  “对于所有人来说,这都显得很新鲜,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Baker说,“一般来说,我们是基于转描机来工作的。但是对于《地心引力》而言,我们发展出来全新的方法,我们把几何和转描结合在一起。我们会从Framestore那边得到扫描,然后我们会对其进行转描,然后再进行我们的转换。有了这个新的方法,Framestore就可以在一个镜头上开始他们的VFX,然后对其信息和几何进行追踪。我们弄出了一个精准的景深图,然后把它和Framestore提供的资源结合在一起。”
 

 

 
  PFW的全球View-D 生产线领袖Eoin Greenham还提到,PFW和Framestore进行过无数次会议,都是为了探讨如何更好地合作。“我们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来建模。”他说,“我们还在我们的流水线里加入了插件,以前我们双方交换信息还要动用两台巨大的机器,有了插件之后就方便多了。在我们之间,我们合作无间,一起交换了很多资源和信息。”

  因为是实景拍摄,所以PFW需要不停地调整模型。“在拍摄现场,如果你带了激光扫描,然后造出了你可以用的CG模型,那么那个现场就可以用好几天,因为那个镜头就得花好几天才能拍好。”Roy解释说,“然后,有些部分会被移开,扫描就合不上了。所以说我们就得在模型上加些新的东西,然后虚拟模型和实景中的模型才会对的上。”
 

 
  “基本上,我们自己设计了我们的虚拟摄影机,用以转换的3D和VFX环境的拍摄。”Roy继续说,“这让Framestore可以把我们虚拟摄影机放到他们的VFX宇宙中,就可以把两种立体画面无缝地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转换在VFX之间。什么东西都是待完成的。其实我们做的东西都是暂时的,他们还会再做更改。我们都得反应得快些。”

  对于完成了的画面进行跟踪也是另外一项挑战。“任何一个画面里的小小变化都需要我们马上做出反应,然后在其他工作线做出更改。”Greenham说,“因为导演并不那么独裁,一直让众人一起参与讨论然后拿主意,所以肯定会有很多变化。总的来说,我们都盯着那些小小的变化,随时准备做出更改。即使是最小的变化,比如说镜头的变化,都会引起无数新的需要跟踪的信息。”
 
  解决办法就是和Framestore决定好命名 。“不一样的软件都有着不一样的运行脚本和插件。”Greenham说,“我们用的是Nuke,还用Fusion和Silhoutte,Framestore用的是Nuke。”完成了的画面还被送到了印度,在那里完成了很多转描的工作,然后再回到伦敦的Framestore。
 
  尽管转描是个2D的过程,但是还是对于《地心引力》的3D帮助很大。“我们都用它来定义Z图和视差图。”Greenham说,“我们要保证所有的画面都和环境是相符合的。然后Richard和Chirs就会把环境再弄得更漂亮些,根据一致性和统一性的原则。如果一个镜头需要一群工作人员来齐心协力的话,你当然得把所有人都叫来一起完成那个镜头。”
 

 

 
  “技术上的严苛就是把画面做到无缝对接的地步。”他说,“你们看不到剪辑点到底在哪,但是其实在那几个复杂的长镜头里,就有很多是有剪辑的。我们是从3D的角度来考虑该在哪里剪辑,而Framestore则是从2D图案的思维来考虑的。我们都是在为3D做同样的事,那就是,找到那个微妙的剪辑点,让画面看起来像是没有剪辑过的。”
 
  毋庸置疑,《地心引力》是PFW迄今为止完成最为复杂、细节最多的作品。伦敦分公司的Matthew Bristowe(VFX,View-D的高级副总裁)说:“镜头的长度,转换时候对于细节表现的高要求,3K画面的长度,《地心引力》即将改变这个行业。”

  任何看过《地心引力》的人都觉得,3D总有一天会改变电影的。《地心引力》把技术和故事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3D转换和VFX是在拍摄制作过程中完成的,这似乎为电影的为了指明了方向。同时,《地心引力》的成功也体现了“跳出框框思考”对于拍摄一部电影的工业性上的重要。
学员作品赏析
  • 2101期学员李思庭作品

    2101期学员李思庭作品

  • 2104期学员林雪茹作品

    2104期学员林雪茹作品

  • 2107期学员赵凌作品

    2107期学员赵凌作品

  • 2107期学员赵燃作品

    2107期学员赵燃作品

  • 2106期学员徐正浩作品

    2106期学员徐正浩作品

  • 2106期学员弓莉作品

    2106期学员弓莉作品

  • 2105期学员白羽新作品

    2105期学员白羽新作品

  • 2107期学员王佳蕊作品

    2107期学员王佳蕊作品

热门课程

专业讲师指导 快速摆脱技能困惑

专业问题咨询

你担心的问题,火星帮你解答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