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程首页 > 影视后期 > 影视原画与模型渲染大师班 >假如电影没有特效 揭大片镜头的残酷真相

假如电影没有特效 揭大片镜头的残酷真相

发布时间:2018-11-17 19:57:24
编者按:一部电影除了明星大腕、精彩的剧本和优秀的导演之外,电影特效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当代的商业大片中,特效的部分甚至超过了其他部分的比重。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效的制作也从最初简陋的模型发展到了当今广泛运用的电脑CGI技术。本期我们将带您一起了解一下电影诞生至今的特效进化史,揭秘特效制作对电影的重要性。
 
电影特效镜头制作前后对比图
 
《爱丽丝梦游仙境》角色制作

在这组镜头中,出演双胞胎的演员因为不够高而被迫踩高跷,因为不够胖而戴上大绿套。最搞笑的是后面跟着那位,高举胳膊假冒大鸟头,智商瞬间降到三岁以下。足可见得,在这个绿幕泛滥的年代,当演员要比当导演还要有想象力才行。
 

 
《盗梦空间》建筑颠倒效果

诺兰是一个严肃认真的导演,对自己幻想出来的世界深信不疑,也让观众活在梦中却不自知,叫醒大家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他们看片场照。这组镜头特意做了一个正方形的大架子,然后演员在里面表演,像不像踩着轮子原地跑的小仓鼠?
 

 
《白蛇传说》半人半兽制作

许仙提亲这场戏的特效镜头很有意思,包括了各种妖精的制作,杜汶泽扮演的蛙妖就很逗,穿双蓝袜子在片场模拟青蛙的姿势,估计不笑场也难吧?该镜头的制作重点在于,制作人员要充分了解人与兽在身体中所占的比例,使其结构更加合理。
 

 
《复仇者联盟》背景替换

这是钢铁侠昏厥的那场戏,演绿巨人的是最惨的,别人都穿着帅气的战袍,只有他套着比校服还难看的紧身衣。其实最丢人现眼的还是躺在地上的钢铁侠,他的“盔甲”只是绣花枕头,撑不住小唐尼的大脑袋,需要垫一块真得枕头,后期再修掉,否则就得一直梗着脖子演戏了。
 

 
《普罗米修斯》外星场景制作

当“普罗米修斯”号的组员降落他们远征核心目标的外星球上,他们发现这是一个不适人居、贫瘠荒芜的环境,以及一个奇特、辽阔的外星结构物。外星球的制作参考了《异形》的相关图片和资料,并与实拍场景完美结合。
 

 
《云图》新首尔场景制作

此镜头中惊险的高空脚手架、充满未来感的新首尔建筑和庞大的飞机都是利用数字技术制作的,从建模、照明、渲染,每个环节都在艺术家的精心设计中达到完美,如果只剩绿幕前的演员,想必会使这部科幻片的效果大打折扣。
 

 
《寒战》天桥火拼撞车镜头

只看电影,你或许以为“天桥火拼”的戏,真的是在香港的闹市区的高架桥上拍摄的镜头,但实际上实景拍摄有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需要后期电脑特效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这种电脑与实景配合的画面会让观众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投入感。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CG老虎制作

李安导演的大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最吸引眼球的镜头莫过于CG老虎的制作了,其逼真程度堪比真实的老虎,有时你会觉得这就是派与听话的老虎亲密接触,其实你错了,那凶看似猛的老虎在拍摄时是用布偶代替的,是不是很有趣呢?
 

 
《一九四二》重庆陪都民国街轰炸制作

重庆陪都民国街是根据三四十年代重庆街道的风格,重新设计搭建的,为了达到影片剧情的要求,轰炸后的民国街道是经过CG技术处理的,比如添加战火、硝烟、飞机动画等。可见特效的加入提高了镜头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人在囧途之泰囧》背景替换

这组镜头的制作比较简单,就是在背景中添加需要的画面,造成一种画中画的效果,特效的制作并没有很大的难度,主要是创意的独特新奇,令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西游•降魔篇》孙悟空PK虚空公子

此镜头中周星驰导演想把虚空公子的九把剑制作成像导弹一样来追踪孙悟空,由于孙悟空是妖王,在设计上要表现出剑的威力和与悟空斗法的效果。但是如果没有特效的加入,这么厉害的悟空根本就像是在绿幕前跟自己玩!
 

 
《生化危机:惩罚》群集镜头制作

这个镜头表现的是一个克隆人公司,场景中几乎所有的克隆人都是全CG环境,电影中看着一排排的克隆人是不是感觉很震撼呢,但其实这组镜头就是对着绿幕拍的,顿时觉得特效技术好伟大。
 

 
《特种部队2》忍者跳崖镜头制作

此镜头除了逼真的雪景替换,最大的亮点是忍者跳崖的顺序也进行了调整,起初拍摄时五位忍者是按顺序接连跳下悬崖,但剪完后导演不满意,要改成错开跳,所以这个镜头的所有素材需要全部拆开,把忍者单独拿出来,确定跳的位置,然后再把忍者一个个放回原位。
 

 
电影特效行业发展史
 
第一阶段:特效概念启蒙

乔治•梅里爱为人们带来了世界上的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之旅》,为了这部鼻祖级科幻电影,他可谓是倾尽了所有。他在拍摄时使用的小窍门,几乎欺骗了当时所有观众的眼睛。在经过了将摄像机固定装备与组合的尝试过后,他也因此萌发了拍摄灵感……总之,在乔治的指挥下,这部电影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人类在大银幕上对太空这个神秘世界的探索和尝试。
 
《月球之旅》(1902)
 

 
这部仅有14分钟长的科幻片也首次将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搬上了银幕。影片在制作时摒弃了当时盛行的科学技术,以一种近乎空想、古怪的方式将故事加以诠释:如跳舞女孩,小合唱队等,想必看过这部影片的朋友都会对这些桥段记忆犹新。
 

 

 

 
《金刚》(1933)
 

 
我们必须承认,电影史上再没有几个比这个更经典的场面了。金刚,这位被赶下王位的骷髅岛君王,站在曼哈顿的标志性建筑物的摩天大厦顶端,用他那巨大的手掌应对被派来攻击他的战斗机。同时影片也尽显了威利斯• 欧布赖恩在逐格拍摄动画技术方面的天赋。金刚本身是一个各种金属的拼装体,在外面蒙上了一层橡胶和兔子毛。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模型引领了FX艺术早期的成功之路。这个统治着纽约市的骄傲大怪物的出现,也成就了电影院自己的统治梦想。
 

 

 

 
第一阶段其他参考影片:《大都会》(1927)、《化身博士》(1931)、《透明人》(1933)、《科学怪人的新娘》(1935)。
 
第二阶段:传统模型做特效
 
经过初期阶段的探索和总结,电影人已经对“电影特效”一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电影制作技术的发展,将电影特效的品味送到了一个全新的台阶。还有,人们对地球外太空的幻想也丰富了特效的内容,使得“特效人”们有个更加广阔的发挥空间。这期间也出现了《太空漫游》和《人猿星球》这类的经典之作。为电影特效的发展史增加了永久闪光的亮点。
 
《杰森王子战群妖》(1963)
 

 
这是雷伊•哈瑞豪森导演逐格拍摄动画电影的代表作品,其中这个长4分半的场景花费了他4个半月的时间来完成。有的时候每天只能完成13个动画格的拍摄,放在影片中,这大概只占了半秒钟的时间。其中最重要的一幕是,杰逊王子和他的跟随者们从敌人九头蛇怪嘴中逃脱。这场戏充满了黑色幽默色彩,一些骨架兵的动作看起来甚至像在跳舞。从技术方面来说,它可以称得上完美;从创造方面来说,它是个充满野心和幻想的作品,在当时那个年代来讲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
 

 

 

 
《2001太空漫游》(1968)
 

 
影片在开拍之前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研究,运用了一些传统的、学院派的技术,当然也花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本片可以说是最后运用此类特效技术的影片。基于对真实性的追求,在制造模型之前,团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咨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总署和很多飞机制造公司的相关技术人员。每个部件的图纸都由手工绘制,这让影片的美术工作组夜以继日地干了两年。所有这一切的结果就是,影迷们看到了一次教科书式的太空飞行。
 

 

 

 
第二阶段其他参考影片:《奇怪的收缩人》(1957)、《时光机器》(1960)、《人猿星球》(1968)。
 
第三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随着一个名叫乔治•卢卡斯的年轻人几张简单手稿的逐渐成形,他心中的那场“星球大战”随即打响,这也打响了电影特效全面革新的宏大战役。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这短短的二十年里,电影特效因全新的创作思路以及技术(当然包括计算机成像技术)的全面革新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段时间里,更是出现了《星球大战》系列、《超人》、《夺宝奇兵》、《异形》以及《深渊》等诸如此类的电影佳作。不但丰富了人们对奇幻电影的需求,更让电影本身有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先前不能做到的拍摄完全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特效手段来完美。
 
《星球大战》(1977)
 

 
乔治•卢卡斯构筑的一个庞大的星际帝国将人们引向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当中。尤其是穿梭于星球间的太空飞船简直令观者目眩,大呼过瘾。卢卡斯的工业光魔(ILM )也从此名声大噪,成了电影特效界的大哥大。影片中微缩模型的大量使用并没有影响其整体视觉效果的优质,反倒是确立了科幻电影中星际景象的典范地位。战斗飞船之间的追逐、激战等精彩镜头,至今,仍萦绕在无数的科幻迷们的脑海中。
 

 

 

 
《异形》(1979)
 

 
这是现代好莱坞惊悚影片中最精彩、最令人难忘的经典镜头之一,甚至在拍摄时演员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约翰•赫特扮演的角色在早餐时突然痛苦难耐,昏厥倒地,他“临产”了,婴儿竟是可怕的“异形”,而“生产”的过程异常血腥、慑人。下次再看这部影片时请留意这个让人心跳加速甚至可能导致休克的镜头,就视觉效果来说,它的确是天才的杰作。
 

 

 

 
《银翼杀手》(1982)
 

 
当恢宏的视觉效果与范吉利斯令人难以忘怀的歌声同时出现时,整部影片的基调就此显现了出来。夜色中泰博港口钢厂的一幕,一个全新的21世纪的洛杉矶形象应运而生,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光照亮了整个天空。这场面让人感觉宏伟壮观,但也让人颇有些不舒服的感觉。这似乎能让我们想起当年曾让瑞德利•斯科特名声大噪的那些场景。
 

 
第三阶段其他参考影片:《奇怪的收缩人》(1957)、《时光机器》(1960)、《人猿星球》(1968)。
 
第四阶段:CG、动作捕捉等新技术日益成熟
 
世纪之交,电影特效已经显现出相当成熟的面貌。各种依靠特效而制造的场面宏大、精益求精的电影作品相继涌现,这当中,《指环王》系列的空前浩大,简直成了电影历史上的里程碑之作。更加奇妙的是,《指环王》还前所未有地出现了全CG技术制作的人物“咕噜”,其活灵活现的动作和惟妙惟肖的表情,超过了片中所有真人角色的演技,堪称电影中的奇迹。同为魔幻题材的《阿凡达》展示给观众瑰丽壮阔的潘多拉星球,无不体现出电影特效的巨大魅力。相信在未来,电影特效还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电子世界争霸战》(1982)
 

 
电影史上第一部使用了电脑CGI特效的影片,虽然以我们现在的眼光看来粗陋无比,但是在当年所引发的轰动不亚于去年《阿凡达》的效果。观众一定不会忘记那些简单CGI所创造出的从所未见的科幻场景以及不可思议的效果。更有意义的是,这部电影开创了电影特效的新时代。
 

 
《终结者2》(1991)
 

 
《终结者2》中没有什么值得拿来出来说的特技镜头,但它是完美运用CGI技术的电影之一,单单T-1000型终结者自己就足够重量了。丹尼斯•莫伦创造了这个液态金属生物T-1000。这部电影的投资预算高达$100,000,000,也难怪影片中有那么多值得欣常的场面。例如,T-1000跳到直升机中变身成了飞行员;或者最后他被阿诺的炮火轰成两半的场面。总之,《终结者2》是一部懂得如何经济实惠又有效地使用数字特效的电影。
 

 
《侏罗纪公园》(1993)
 

 
斯皮尔伯格早就下定决心要用动画技术来拍摄《侏罗纪公园》那个时候,只有用一种叫做“动态”的特技方法来拍摄那些巨大蜥蜴恐龙的镜头。这也是《星球大战》中拍摄“全地形重装战车”所采用的方法。但导演还是担心这种动态技术拍出来的效果会像是一种电脑游戏。但拍摄出来的样本让斯皮尔伯格非常满意。对于观众来说,这种新科技带来的最大效益无疑就是让他们第一次在电影里看到了逼真的恐龙。这也会成为特效领域中的一个新纪元。
 

 

 

 
《泰坦尼克号》(1997)
 

 
也许是观众们都被杰克和露丝的凄美爱情所感动而忽视了这部电影在特效上所做的贡献,当泰坦尼克号重现在眼前的那一刻,我们的双眼就已经被电影特效完全迷惑了。在这部经典巨制中,电影特效为我们再现了这场真实的海难,将模型与电脑CGI特效的融合达到极致。詹姆斯·卡梅隆为影片打造了一艘等比例缩小的模型,再配合电脑CGI的渲染,为我们创造了太多的经典场面。
 

 
《阿凡达》(2009)
 

 
继泰坦尼克号上映十二年后才再次出新作的詹姆斯•卡梅隆又一次的改变了电影特效的制作方式,这部运用最新3D摄影技术拍摄的影片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瑰丽壮阔的潘多拉星球,身手矫健的纳美人在全球刮起一阵蓝色风暴。当影片中的华丽场景透过3D眼镜呈现在观众面前时,我们不禁感慨:大神就是大神。
 

 

 

 
《霍比特人:意外旅程》(2012)
 
本片是影史上第一部用每秒48帧的新格式拍摄的影片。这一帧数是原本电影每秒24帧的两倍。能使得画面看起来更为平顺和流畅。在3D界,这种新技术的使用是革命性的。虽然詹姆斯•卡梅隆也曾对每秒48帧的制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最终还是彼得•杰克逊成为了“吃螃蟹”的第一人。
 

 

 

 

 
《钢铁侠3》(2013)
 
《钢铁侠》系列电影在全球如此火爆,让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战甲成就了他,还是他造就了战甲。《钢铁侠3》共有42套战甲,其中MARK42不仅可以吸身,还可拆卸炸弹、在空中接弹,将所有想象力呈现出来要依赖于先进的特效技术,而IMAX 3D效果的加入,将这些视效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给影片动作场面的流畅性和观赏性大为加分。
 

 
第四阶段其他参考影片:《哈利•波特》系列、《骇客帝国》系列、《蜘蛛侠》系列、《指环王》系列等。
 

 

 


专家观点:电影特效技术未来展望
 
Base FX副总裁谢宁
 

 
特效在电影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特效作为电影的组成部分,已经慢慢地成为电影的主角。当今好莱坞的明星片酬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占预算中很大的比重,这部分资金已经让出来作为特效使用了。虽然特效行业也会出现一些如经营、管理等问题,但这都是一个正常的调整,并不是说特效会减弱,相反特效的作用越来越大了。其实这也是电影发展的一个历程,在电影发展的初期,如卢米埃尔兄弟的《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纪录片,在没用影像的年代,这样的场景足以让观众感到震撼。随着电影工业的发展,在之后的电影中演员的表演比重慢慢增大,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灯光、摄影这些岗位的贡献就弱化了,不管是表演、摄影、还是布景、道具都是电影艺术的一种表达工具,目的是完成导演和制片人想要表达的思想和理念,所以我的观点是,特效作为电影的一种表现手法,施展的空间会越来越大,但这并不会削减其他要素的运用。电影中的所有元素并不是此消彼长,而是一个共生的关系。剧本、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重要,只有综合的运用这些元素才能做出更好的影片,缺一不可。
 
特效人才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在特效产业的整体战略当中,理念和技术虽然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最核心的因素还是怎样创作一个体系或机制(如运营管理哲学、经营理念)把人才留住,让产业的制作艺术家能够很稳定地在这个产业里工作,发挥他们的创意,为特效产业做出贡献。在这方面好莱坞就有其成功的体系,如ILM的员工从业时间都很长,有的人甚至头发都花白了,真的做到了一辈子从事电影特效行业。在国内目前想要使特效行业有长远的发展,国内的企业和产业一定要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一个机制,让制作人员能够长期地在这个行业做下去,这个是最关键的。如果这个行业中,没有人才长期在领域内去探索和开创,就不可能实现很大的成就。所以不管是技术还是科技,说到底都是为人来服务,人才是最核心的力量,中国企业怎么去赶上美国,那一定要把着眼点放在体系之上,创造一个让制作人员安心工作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做到40岁、45岁,这是最好的。
 
未来的电影模式: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现

最近,著名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和乔治·卢卡斯这两位电影行业巨头表示,电影行业将会出现所谓的“内爆”。面对这一问题Base FX总裁Chris的观点是,影片的发行有了跟以前不同的渠道,以前美国的电影制片人和发行公司以院线和衍生品作为主要的发行渠道,但现在发行渠道变宽了,多了网络、手机等媒体,所以发行渠道的改变意味着电影的发行方和制片人要重新考虑这些因素,顺应发行渠道的变化来卖产品。那么适合在电影院放映的电影也有调整,电影制作的级别会越来越高,大电影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只有像《阿凡达》那种大制作电影,一定要借助电影院的设备才能观赏到片中效果的片子才在院线有市场;中等预算的电影可能不会在院线中播放了,因为没有什么竞争力,所以说我们觉得这也是电影院未来发展一个方向。

我的观点是,电影院未来也会变得更像一个社交场所,它解决了人们在网上不能实现的一些亲密的沟通和交流方式。未来电影院将会和休闲、餐饮、酒吧等形成一整套东西,消费者到了周末一起到这些地方,滑冰、逛街、看电影。这样一来,像《失恋33天》、《人在囧途之泰囧》等影片就很大的市场。所以未来院线,大制作、沉浸式体验的大片会越来越多,另一个可以带来社交体验,提供话题性的片子,也有市场。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那些适合一个人或一家人在家观看的影片。
 
视点特艺 特效制作经理庄严
 

 
特效是集声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特效诞生之初就是帮助电影人做出一些在正常情况下拍摄不到的画面、打造一些奇幻的效果,或者可以帮助节省预算。那么现在的一些大片如《阿凡达》、《变形金刚》等,特效变成了一种比较主角的制作手段,突破了大家对传统电影制作的理解,加入了更复杂的制作工艺。所以电影不同于雕塑、音乐、绘画等传统的艺术形式,它需要运用很多艺术手法、结合声音影像,创作出可以引起观众强烈视觉震撼的一种综合性的创作形式,所以随着电影工业的发展,大家对电影的制作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已经远远高于传统的拍摄和制作手段。正如现在3D电影的出现,其成像和制作方式也已经不同于传统的拍摄范畴,所以随着未来科技的发展,会有更多新技术应运而生,但这些与传统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并不矛盾,它们都只是艺术创作的一种表现方式,就像特效的制作离不开导演和摄影的创意,所以特效作为电影创作中的一个环节,只是服务于电影,并不能独立存在。
 
只要有想法我们也能做出中国的大片
 
电影特效有其特有的行业特点,需要团队协作来共同实现一个画面效果,这就意味着统一的标准和流程甚至可以决定画面的优劣,如Technicolor就严格采用好莱坞的制作流程,每一个环节都有统一的标准,没有达到标准的镜头被视为不合格镜头,这样做的好处是一个环节通过了就不会反复修改,可以使制作流程达到一种良性的循环,不会因为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导致后面的工作都要重复进行,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好莱坞可以制作出那么多优秀的影片。

那么国内与国外的差距,我觉得是在面对一些新技术的电影,如《阿凡达》这种类型的电影是我们不能解决的,因为这样的电影需要有一位导演可以提供创意,不能单靠特效这个行业来制作这样一部电影,比如ILM有卢卡斯、斯皮尔伯这样的导演,他们有很强的理念和信念,这些是对美国电影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还有像卡梅隆和迈克贝这样的导演,他们可以在脑海中想象出未来电影呈现画面的样子,所以只要中国也能有这样的导演引领行业的发展,再把摄影、美术等各个要素结合起来,一定也能做出这样一部大片。我认为,特效行业不是航天科技,它没有那么高深,只是一种视觉艺术,我们如何写出一个剧本,再经过导演的创意把它视觉化,这是我们应该思考和提高的地方。

蚂蚁视界 特效指导 赵慧杰
 

 
特效不神秘!只是电影的一种制作手段
 
在历史上有这么几次工业革命,比如胶片从黑白变成彩色出现了彩色电影;摄影机从胶片变成数字就有了数字电影,从原来常规拍摄手段不能完成的画面,到现在用非常规手段完成了,这些技术的变革使电影的展现形式越来越丰富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非常规手段包括的范围很广:特效化妆、模型、前期拍摄中威亚的运用、现在流行的CG技术等这些都是非常规手段,举个小例子,当我们拍摄一个杯子并实现冒烟的效果,我们可以选择拍摄时在水中加入干冰或使用烟饼,还可以选择后期加入特效来做,所以特效并不是实现电影效果的唯一手段,它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最终还是要为剧本服务。当然制作手段越多,制作起来也越简单,画面展现也越丰富,对于制作人员说,遇到问题应该先动脑筋想办法,就像搭积木一样,选择不同的技术形式,也许在制作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另一部电影诞生了……对于艺术创作来说,答案不是唯一的,多尝试才有收获。
 
特效行业未来也许会发展成更高级的技术

特效行业有一个发展过程,拿制作一部电影来说,电影投资是一定的,制片要做计划,一半费用给演员,一半费用给制作,制作费用的一半是前期费用,剩下的一半才是后期费用,后期这块还要分发行和制作,发行根据影片的不同,有时也要投入很多钱,这样后期制作的费用相应得就变少了。如果一部电影运用的特效非常多,那么这部分费用要额外添加进来,那么这会出现一个问题,投资方很看中特效的制作,把很多常规手段可以实现的问题都寄希望于后期制作,这就加大了后期制作的工作量。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特效的制作会变得越来越常规化,它只是电影制作中的一个环节,将来制片方的投资单上可能也会把特效列上去,使把其流程化,对特效的要求也就没有那么高的期望值了,大家都很轻松,我想过不了多久行业就会发展得更为健康。

众所周知,特效制作并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它需要团队的通力合作,比如拍摄一部水墨风格的片子,就需要请会画国画的艺术家来帮忙;而一部侦探片会涉及制毒等情节,需要化学方面的专家等,有时为现实一个效果需要各行各业的专家、艺术家们来共同完成,所以未来可能也会有类似CG革命出现,动画强大了电影也许都不需要演员来表演。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就像斯皮尔伯说的,以后想看我的电影,吃一颗药丸睡醒了电影也就看完了,这些可能还需要医学界的帮助,不管怎么说,这是斯皮尔伯对未来电影的展望,也是我们对电影未来的一种期待。
学员作品赏析
  • 2101期学员李思庭作品

    2101期学员李思庭作品

  • 2104期学员林雪茹作品

    2104期学员林雪茹作品

  • 2107期学员赵凌作品

    2107期学员赵凌作品

  • 2107期学员赵燃作品

    2107期学员赵燃作品

  • 2106期学员徐正浩作品

    2106期学员徐正浩作品

  • 2106期学员弓莉作品

    2106期学员弓莉作品

  • 2105期学员白羽新作品

    2105期学员白羽新作品

  • 2107期学员王佳蕊作品

    2107期学员王佳蕊作品

专业问题咨询

你担心的问题,火星帮你解答

微信扫码入群领福利

扫码领福利最新AI资讯

点击咨询
添加老师微信,马上领取免费课程资源

1.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

2. 添加老师微信,马上领取免费课程资源

×

同学您好!

您已成功报名0元试学活动,老师会在第一时间与您取得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