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程首页 > 影视后期 > 影视原画与模型渲染大师班 >2D转3D立体电影之模型重建技术

2D转3D立体电影之模型重建技术

发布时间:2018-11-17 19:57:24
2D转3D立体有不同的方案可以实现,最终效果当然也是参差不齐,目前的2D转3D立体效果最好的当属模型重建技术。
 
所谓模型重建技术,就是还原拍摄画面的场景后,将画面中的元素进行建模处理,类似 maya、max之类的三维软件建模,形成真正具有Z轴纵深的三维图像,而不是在二维的平面图上处理。这样转换的优势非常明显,还原成模型之后可以随意的进行调整,灵活度较大而且效果最为逼真。简单来讲,还原成模型之后,等同于在现场进行实拍,甚至是超越实拍所受限制,形成较为出色的3D立体效果。
 
相关阅读:
 


以好莱坞大片《指环王3》做演示,在这段视频中是一个人物特写,我们通过特写来表现模型重建的效果。
 
图1是原始2D画面,这个画面的层次比较少,背景基本上没有什么元素,不能与人物形成较大反差,这类图像在进行2D转3D立体的时候比较棘手,因为缺少丰富的层次,立体感就行对较弱。针对这幅图像,我们把重点放在人物上,将人物调节的更为饱满,配合身上的盔甲形成明显的层次。
 

 
图2是转制后的效果,可以看出身上的盔甲层次比较明显,整个画面立体感并不弱,看上去也是比较舒服的。对于人物的面部没有进行过多处理,怕影响了人物的原型,只是对鼻子、下巴部分进行了处理,使之凸于面部并与鼻梁护甲形成纵深过渡。由于是特写画面,那么就对盔甲的层次、盔甲上面纹饰的细节进行了重点处理。
 
图4是模型重建后的基本形状,在此基础上对细节进行更为细致的调节。
 

 
图5中是模型左侧视图,可以看出人物面部的浮雕拉伸效果,可以明显看出下巴部分也是凸向于镜头的。
 

 
图6是模型右侧视图,可以明显看出右肩膀护甲上面的纹饰被刻意加强,而纹饰左侧的小圆钉却是凹与镜头方向。
 

 
图7是模型左侧视图,可以明显看出左肩膀护甲上面的纹饰被刻意加强,而纹饰右侧的小圆钉却是凸与镜头方向。
 

 
图8是人物领口部分,可以看A位置的护甲也被进行了浮雕拉伸,而B位置的纹饰也被加强。这样就处理的目的就是还原盔甲的自然状态,否则太过于光滑,失去了细节与真实效果。
 

 
图9是这段视频的最后一帧,根据3D立体强度示意图来看,上述处理过的画面比较标准,当然还可以让人物更出屏,根据示意图来看大约还有20%的余量才到极限,这里的演示还是相对于保守的。
 

 
这里补充一点,相对与原始的2D画面,请仔细对比一下转制后的3D立体画面,原本应该是右肩膀更接近镜头,而转制后的立体画面却是左肩膀的立体感更为明显一些,为什么会这样处理呢?
 
其一,对于3D立体图像来讲,画面的四个边缘不适合有较大的立体感,这是因为人眼视角的原因,对于边缘感知比较敏感,再加之是特写镜头所以就可以衰减了右肩膀的立体幅度。
 
其二,针对于这幅画面来讲,背景较空,缺乏层次,又是宽幅画面比;如果再将右肩膀的立体程度加大,那么整个视觉中心就偏移到画面的右三分之一处,这就影响了画面的整体构图,而加大左肩膀的立体程度可以平衡视觉点,看上去整个画面比较均衡。
 
我们认为,2D转3D立体不单单是软件工具的掌握,还要结合实际拍摄经验,对画面构图以及现实物体有深刻理解,这样才能转制出比较完美的立体效果。如果局限于2D画面亦步亦趋的进行常规调节,那么有些画面转制后比较平淡。
 
对于模型重建技术,重点在于重建后的模型比例与真实性,还有就是细节的处理,如果是远景画面倒是无需过多处理,对于特写还是精细一点比较好。针对这组画面还可以更深入的处理,比如把人物面部增强,把下眼睑与颧骨部分凸向镜头,把鼻翼两侧凹向镜头,形成面部曲线,这样看上去更加锐利,但是前提是不影响人物原型。还有就是周期和预算,在种种条件的制约下力求最好效果。
 
学员作品赏析
  • 2101期学员李思庭作品

    2101期学员李思庭作品

  • 2104期学员林雪茹作品

    2104期学员林雪茹作品

  • 2107期学员赵凌作品

    2107期学员赵凌作品

  • 2107期学员赵燃作品

    2107期学员赵燃作品

  • 2106期学员徐正浩作品

    2106期学员徐正浩作品

  • 2106期学员弓莉作品

    2106期学员弓莉作品

  • 2105期学员白羽新作品

    2105期学员白羽新作品

  • 2107期学员王佳蕊作品

    2107期学员王佳蕊作品

专业问题咨询

你担心的问题,火星帮你解答
×

确定